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核弹元勋的“三子”
内地某些干部难过“三关”,往往为了房子、孩子、车子闹出事情来,遭老百姓指摘。邓稼先是中国的核弹元勋,功高位显,他的“三子” 如何呢?
房子旧,满足了
邓稼先一家住在北京西北角的一幢破旧楼房里。屋里既没有在老百姓家已不属罕见的成套家具,更没有高干家里常有的高档“洋货”。除了几个书柜外,较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对沙发了。邓稼先夫妇有一子一女,还有一个保姆,仅住三间房子。
“我们是五年前搬到这里来的,爸爸说,他已经感到满意了。”邓稼先32岁的女儿邓志典说。
在此之前,邓稼先住的是一套两居室。沙发、写字台等象样点的家具,还是1972年为接待邓稼先的挚友杨振宁博士有关部门临时搬来的。
再早些时候,邓稼先家只有一间房子,与其它两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
有一个记者来邓稼先家采访,在院子里兜了几个圈没有找到邓宅,最后选了一幢最好的房子,一问,原来是幼儿园。
邓稼先自己对房子没有要求,对别的研究人员的住房却很关心。1984年10月16日,是中国爆炸原子弹20周年,胡启立来到了邓稼先所在的研究院。邓向胡汇报了一个副研究员住着没有窗子的房子的情况,引起了中共高层领导的重视。于是,四栋新楼先后在院子里盖起来了。别人搬进了新居,而邓稼先却还是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套极普通住宅的男主人是中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女主人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的长女、北京医科大学教授许鹿希女士。
爱孩子,但从不溺爱
邓稼先夫妇都是事业型的人,无暇更多地照顾孩子。“文革”刚一开始,邓稼先家的保姆被轰走,老伴被揪斗,他自己工作忙,儿子和女儿很小就学会了做饭、炒菜。女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做的第一顿饭是冷水煮面条,结果面条煮成了糊糊。
1969年,14岁的女儿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本来,凭邓稼先的贡献和社会关系,完全可以早些把女儿调回城,可邓稼先没有这样做,他的女儿是研究院干部子女中,最后一个回城的。
是邓稼先不爱孩子吗?恰恰相反,他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一次核试验完成之后,他本来可以坐飞机回北京好好休息一下,可舔犊之情使他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步行20几里到内蒙古乌梁素海去看女儿。
女儿赶上了“文革”,上学没有正经念几年书,邓稼先夫妇把提高女儿的文化知识当作一项特殊任务。女儿每次来信,他们总是把信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改正,再寄回去。女儿参加高考时,父母教育她要凭自己的本事上大学。女儿基础很差,邓稼先白天开会,晚上约女儿补课,一补就到凌晨四五点。有人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去教初中物理,真难为老邓了。”
坐车子,司机说他“好侍候”
按规定,邓稼先是可以坐专车的,但平时,他总是骑自行车上班,他夫人回忆说,有一次他边骑车边想原子弹,一跑神连人带车掉进沟里。
当然,为了赶时间,邓稼先也坐车。但他对车子从不挑剔,小轿车、吉普车、卡车都行,只要能送到。司机说:“老邓是个大好人,好侍候。”有一次他坐在卡车的驾驶室里去机场,机场警卫人员盘问了半天。难怪,哪有大首长坐卡车上机场的呢?
邓稼先还坐过牛车。1973年,他去内蒙看女儿,回北京时,女儿找了一辆小牛车送他去车站,有人问他感觉怎样,他风趣地说:“很舒服,很自由。”
邓稼先平时不爱坐专车,病重时也是如此。1985年春节前夕,邓稼先做完手术在家休息,医生绝对禁止他看书和工作。他把引流瓶藏在羽绒服里,挤公共汽车去图书馆查资料。其实,如果他非要出去的话,打一个电话就会有小车来接他。可邓稼先说:“乘公共汽车很方便。”
(中国新闻社北京1986年8月27日电)
自学提示
(1)识记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核弹元勋邓稼先的高风亮节。概括此文的主题,说明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2)这篇人物通讯角度独特,只选择了功绩显赫的科学家对待房子、孩子、车子这些平常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3)对比手法的运用,映衬出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找出此文中对比反衬手法的具体内容,并作简要分析,说明其对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房子旧,满足了
邓稼先一家住在北京西北角的一幢破旧楼房里。屋里既没有在老百姓家已不属罕见的成套家具,更没有高干家里常有的高档“洋货”。除了几个书柜外,较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对沙发了。邓稼先夫妇有一子一女,还有一个保姆,仅住三间房子。
“我们是五年前搬到这里来的,爸爸说,他已经感到满意了。”邓稼先32岁的女儿邓志典说。
在此之前,邓稼先住的是一套两居室。沙发、写字台等象样点的家具,还是1972年为接待邓稼先的挚友杨振宁博士有关部门临时搬来的。
再早些时候,邓稼先家只有一间房子,与其它两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
有一个记者来邓稼先家采访,在院子里兜了几个圈没有找到邓宅,最后选了一幢最好的房子,一问,原来是幼儿园。
邓稼先自己对房子没有要求,对别的研究人员的住房却很关心。1984年10月16日,是中国爆炸原子弹20周年,胡启立来到了邓稼先所在的研究院。邓向胡汇报了一个副研究员住着没有窗子的房子的情况,引起了中共高层领导的重视。于是,四栋新楼先后在院子里盖起来了。别人搬进了新居,而邓稼先却还是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几乎没有人相信这套极普通住宅的男主人是中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女主人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的长女、北京医科大学教授许鹿希女士。
爱孩子,但从不溺爱
邓稼先夫妇都是事业型的人,无暇更多地照顾孩子。“文革”刚一开始,邓稼先家的保姆被轰走,老伴被揪斗,他自己工作忙,儿子和女儿很小就学会了做饭、炒菜。女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做的第一顿饭是冷水煮面条,结果面条煮成了糊糊。
1969年,14岁的女儿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本来,凭邓稼先的贡献和社会关系,完全可以早些把女儿调回城,可邓稼先没有这样做,他的女儿是研究院干部子女中,最后一个回城的。
是邓稼先不爱孩子吗?恰恰相反,他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一次核试验完成之后,他本来可以坐飞机回北京好好休息一下,可舔犊之情使他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步行20几里到内蒙古乌梁素海去看女儿。
女儿赶上了“文革”,上学没有正经念几年书,邓稼先夫妇把提高女儿的文化知识当作一项特殊任务。女儿每次来信,他们总是把信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改正,再寄回去。女儿参加高考时,父母教育她要凭自己的本事上大学。女儿基础很差,邓稼先白天开会,晚上约女儿补课,一补就到凌晨四五点。有人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去教初中物理,真难为老邓了。”
坐车子,司机说他“好侍候”
按规定,邓稼先是可以坐专车的,但平时,他总是骑自行车上班,他夫人回忆说,有一次他边骑车边想原子弹,一跑神连人带车掉进沟里。
当然,为了赶时间,邓稼先也坐车。但他对车子从不挑剔,小轿车、吉普车、卡车都行,只要能送到。司机说:“老邓是个大好人,好侍候。”有一次他坐在卡车的驾驶室里去机场,机场警卫人员盘问了半天。难怪,哪有大首长坐卡车上机场的呢?
邓稼先还坐过牛车。1973年,他去内蒙看女儿,回北京时,女儿找了一辆小牛车送他去车站,有人问他感觉怎样,他风趣地说:“很舒服,很自由。”
邓稼先平时不爱坐专车,病重时也是如此。1985年春节前夕,邓稼先做完手术在家休息,医生绝对禁止他看书和工作。他把引流瓶藏在羽绒服里,挤公共汽车去图书馆查资料。其实,如果他非要出去的话,打一个电话就会有小车来接他。可邓稼先说:“乘公共汽车很方便。”
(中国新闻社北京1986年8月27日电)
自学提示
(1)识记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核弹元勋邓稼先的高风亮节。概括此文的主题,说明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2)这篇人物通讯角度独特,只选择了功绩显赫的科学家对待房子、孩子、车子这些平常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体会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3)对比手法的运用,映衬出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找出此文中对比反衬手法的具体内容,并作简要分析,说明其对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核弹元勋的“三子”》的文章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