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第四章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还常伴有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
(名词解释)朝向反应:就是由一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重点题)(问答题)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
不匹配机制引起神经系统反应性增加的效应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结构和功能环节上,其结果是大大提高对外部刺激的分析能力或反应能力。
丘脑网状核在注意机制中起着闸门作用,中脑网状结构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丘脑网状结构在非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的交替中,起着控制闸门的作用。
注意过程脑机制的前运动中枢理论,与朝向反射理论不同,它并不在多种生理变化中寻求注意的机制;与注意的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和模式匹配理论也不同,它也不在感觉系统中寻求注意的机制;它在运动环节中找到了前运动中枢的注意机制。前运动中枢神经元单位发放的抑制效应伴随的不随意注意现象,不同于一般唤醒反应或朝向反应。
(名词解释)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现在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有些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人类对这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历程。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把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确定为多动症。50年代,发现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并不是这类儿童行为问题中的重要共性,有人提出这些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儿童早期或产程中,脑受到轻度损伤而造成的,称轻度脑损伤。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手册1980年将这类儿童行为问题归类为注意缺陷障碍,认为注意缺陷是这类儿童共同的突出问题。这类儿童的主动性,随意注意能力极弱而被动性不随意过程过度活跃,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分散注意力。
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电影或电视的内容新奇,也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安静地坐上一段时间。由于注意力涣散导致他们动作目的性多变,不能等一件事做完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动作目的多变给人以多动的印象。在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中,脑电40次/秒波显著少于正常儿童,除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以外,在脑退行性痴呆的病人中,也缺少这种40次/秒的高幅快波活动。这些儿童脑内多巴胺β羟化酶(DBH)含量较低。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2006年4月“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第四章》的文章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