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注: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这个阶段又分别由三种理论组成。
1.早期管理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他的贡献是提出“劳动分工学说”。另一位是“大卫·李嘉图”,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的结论是“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管理)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他的贡献是“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另一位是艾末生他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理论,所概括了管理十二原则,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了。
3.科学管理理论:它的显著的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他的贡献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及“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原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对于管理活动,他强调了五种职能: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在这五种职能上,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他要求用“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把各类成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
<4>厄威克他的八项原则是:“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级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5>古利克他的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二、行为科学理论
注:这是管理理论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一时期研究的内容包括:
A:人的本性和需要;
B:行为动机;
C: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注: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
<1>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2>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
<3>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4>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成果的绩效对职工的价值以及职工认为该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
3.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Y理论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和诱发人的能动性,在目标和动机的支配下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就;主张出现问题时要多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现在企业和劳动组织把职工束缚在“不成熟”阶段,人为抑制职工的“自我表现”就会伤害人的积极因素,造成劳资双方的对立。解决的办法是:A:建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参与式的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注: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这个阶段又分别由三种理论组成。
1.早期管理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他的贡献是提出“劳动分工学说”。另一位是“大卫·李嘉图”,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的结论是“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管理)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他的贡献是“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另一位是艾末生他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理论,所概括了管理十二原则,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了。
3.科学管理理论:它的显著的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他的贡献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及“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原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对于管理活动,他强调了五种职能: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在这五种职能上,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他要求用“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把各类成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
<4>厄威克他的八项原则是:“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级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5>古利克他的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二、行为科学理论
注:这是管理理论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一时期研究的内容包括:
A:人的本性和需要;
B:行为动机;
C: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注: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
<1>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2>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
<3>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4>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成果的绩效对职工的价值以及职工认为该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
3.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Y理论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和诱发人的能动性,在目标和动机的支配下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就;主张出现问题时要多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现在企业和劳动组织把职工束缚在“不成熟”阶段,人为抑制职工的“自我表现”就会伤害人的积极因素,造成劳资双方的对立。解决的办法是:A:建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参与式的
[1]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的文章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