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学习笔记 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甘肃省自考网 【字体:
一、客我交往
客我交往是确立旅游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业服务人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职责。
  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愿望、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它包含有交际和沟通思想的相互关系。
  客我交往方法主要有三种
  (1) 说服:即讲道理,用晓之以理的方式来改变对方的态度。
  (2) 提示:即不需经任何论证而对对方施加影响,用动之以情的方式让对方相信自己说得是正确的
  (3) 诱导,即提供者把旅客的需要变换成易于接待的形式而主动做的工作。“诱导”的方法最重要一点,就是不强制对方去住,而是让对方自主地去选择
  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的特点有:
  相互交往时间短;双方都立足于眼前能满足;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旅游者对服务环境不熟悉。
客我交往的特殊性主要有:
  (1)不稳定性:服务质量不稳定和旅游者满意程度的不稳定。
  (2)个体群体的兼顾性:旅游者作为单个的个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同类型旅游者作为一个群体,又有许多共性。旅游服务既要有个性化就要满足不同群体的共同需要。
  (3)有利性:在客我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利益目标都是很明确。旅游服务员希望得到最大的利润,旅游者希望得到超值的服务。
  (4)主观性:由于旅游服务员和旅游者心理上的差异,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双方发挥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和以掌握的资料进行主观假设,这就会在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产生冲突。
 
  二、客我直接接触
 旅游服务在客我交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取决于旅游者和旅游服务员的心理状态以及双方的相互配合。
 人的心理状态可以看作是积极性和情绪性的结合
 图示心理状态如下
前一单元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Y
                 Ⅳ 区                              Ⅰ区
表现: 情绪不好、积极性高              表现:情绪好、积极性高
易怒、挑剔、不冷静                    心情愉快、积极主动
凶狠                                  易于接近
 
                                                                  X
 
Ⅲ 区                             Ⅱ区
 
表现: 情绪不好、积极性不高            表现: 情绪好、积极性不高
沉默寡言、冷淡、                       沉着冷静、消极被动
混混沉沉                               行动迟缓而稳重
 
  客我交往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心理状态的方向差距和心理力量的对比。只有积极性的合力呈正号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客我关系的改善。一般情况下,合力的 区的位置越固定不变,交往的效果就越好,而合力在区的位置越牢固,则交往效果就越差。
  为了改善客我交往的效果,应该遵循如下心理策略:
  (1) 旅游服务员因从旅客的心理状态出发,随机应变地采取对策。
  (2) 旅游服务员要把自己的积极性作为基本的策略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3) 在知己知彼情况下,旅游服务员要随机应变,决定何时应该积极引导旅游者消费,何时应该让旅游者自己选择以避免冲突。
  (4) 如果旅游者的情绪很好,旅游服务员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5) 如果旅游者情绪不好,显得激动,甚至想与人争吵,旅游服务员应当限制自己外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控制自己的情绪。
  (6) 面对消极冷漠的旅游者,虽然很难改变他们的态度,旅游服务员还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但是行动要谨慎,尽量避免冲突。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英语(二)

英语(二)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思修(03706)

思修(037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