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四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甘肃省自考网 【字体:


  第五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

  第一节 习惯与错觉

  1.习惯:是人长期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语言、行动和生活方式。习惯分个人习惯和群体习惯。

  2.群体习惯: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部,人们所形成的共同习惯。

  3.视错觉:是指观察注意对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出现差异的现象。视错觉由人的生理心理现象决定,但有些作用机理目前仍没有搞清楚。

  3.符合群体习惯的机械工具,可使作业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错误。群体习惯的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人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甚至导致一时性血压升高或生理上出现其他反应。但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着惊人的稳定性,能在任何一个机能系统中,使失常的生理状态恢复正常。

  5.紧张状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

  6.人为差错:是指人未能实现规定的任务,从而可能导致中断计划运行或引起财产和设备的损坏的行为。

  7.按照系统开发的阶段,人为差错可分为以下六类:

  ①设计差错。是指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差错。

  ②制造差错。是指产品没有按照设计图样进行加工和装配造成的差错。

  ③检验差错。是指检验手段不正确,没有完成检验项目。

  ④安装差错。是指未按照设计图样和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造成的差错。

  ⑤维修差错。是指对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或设备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换零部件造成的差错。

  ⑥操作差错。是指操作人员错误操纵机器和设备造成的差错。

  8.人为差错产生的背景因素:

  通常把产生人为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类简称4M:①人(Man)。

  ②机械(Machine)。

  ③环境(Media)。

  ④管理(Management)。

  第四节 人的生理节律

  9.日周节律: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24小时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

  10.人的身体适于白天活动,到了夜间,各种机能下降,进入休息状态。

  11.在工程心理学中,常用闪光融合阈限值表示大脑意识水平,来说明明人体的机能状况。频闪融合阈限值越高,大脑意识水平越高;相反,精神疲劳或困倦时,频闪融合阈限值变低。

  12. 有人以6天工作制的一个星期为周期,对人的活动进行过研究,发现闪光融合阈限在每星期内也有周期节律。

  在一周中,常由于星期日的活动过多过累,星期一早晨上班感觉浑身无力,带着疲劳工作,使得上午或整天工作效率都不很高。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星期一反应”。

  13. PSI周期: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28天,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33天。这三种生理节律合称为PST周期。

  14.处于临界日的时期,体力、情绪或者智力在频繁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当体力、情绪或者智力的临界日重叠在一起时,则分别称为双临界日或三临界日,是差错和事故的多发期,需特别注意。

  第五节 人的可靠性

  15.人的可靠性:可定义为在规定的最小限度内,在系统运行的任一要求阶段,由人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概率。

  16.压力:是人在某种条件刺激(在机体内部的或外部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使人在心理上所体验到的一种压迫感或威胁感。

  17.工作中对人造成压力的原因通常有四个方面:

  ⑴工作的负荷。

  ⑵工作的变动。

  ⑶工作中的挫折。

  ⑷不良的环境。

  18.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用意识水平或大脑觉醒水平来衡量。

  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用意识水平或大脑觉醒水平来衡量。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的觉醒水平极低。

  处于第I层次状态时,大脑活动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易于发生人为失误或差错。

  处于第II、III层次时,均属于正常状态,层次II是意识的松弛阶段。层次III是意识的清醒阶段,在此状态下,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强。第IV层次为超常状态。

  第Ⅳ层次为超常状态,意识水平处于异常兴奋、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可靠性明显降低。

  19.影响人操作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

  ①人的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因素、操作能力。

  ②环境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第六章 决策

  1.决策:研究者认为决策的任务是:

  ①人们必须从多个选择中挑选一个选择项的任务;

  ②要有一些与这些选择有关的可用信息;

  ③时间进程相对要长;

  ④这个选择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即并不清楚哪一个是最佳选择。决策过程应包括风险,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能有效地评估每个选择项的风险。

  有两种决策:一种是快速的、自动的“知觉-行动”决策。一种是有控制的,需要付出努力,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的决策。

  2.决策的理性模型有时也称为常态模型,因为它们能指出人们理想状态时应该怎么做,他们并不需要描述人们实际上是怎么作出决策的。

  3.常态决策模型:常态决策模型的中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即每个选择的总价值,或者每一个结果或产品对决策者来说价值是多少。

  4.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决策均是类似于一种“博弈”形式的决策,每一个选择项均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关的结果的价值和概率

  期望效用理论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人们马上会发现,生活中许多选择项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价值。

  5.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仍坚持,每个结果都是期望概率与其价值概率的乘积。但是,这个价值成分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体差异。

  这个模型假定,人们作出决策时是根据主观期望效用值的高低来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概率和一系列决策选项的效用,就可以根据这个模型预测出一个“合理”的或内在一致的选择。

  6.描述性决策模型:特沃斯基和卡纳曼发现,决策的改变依赖于决策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7.框架效应:由呈现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决策上的变化被称作框架效应。

  8.满意决策:一个早期的著名的描述模型就是西蒙提出的“满意决策”模型。西蒙认为,通常人们并不是作出一个唯一的、最好的,或最合适的决策,而是选择一个能达到目的的、“足够好”的决策,即获得一种满意感就行了。这种决策方法简称为“满意决策”。

  如果信息量相对较小,而且时间又很充裕,决策时人们需要仔细分析各种选项和它们的“效用”。但如果信息量超过了人们的认知加工能力的限制,而且时间也有限,这时,人们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决策。

  第二节 启发式和偏见

  9.该模型把认知成分的特征和意识、努力及决策紧密联系起来。

  10.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决策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线索接受和整合。

  ②假设的生成。

  ③假设的评估和选择。

  ④产生并选择行动方式。

  11.决策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因素和认知缺陷包括:

  ①进入工作记忆中的线索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②对每一个决策活动的可利用的时间长充。

  ③注意资源。

  ④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⑤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⑥工作记忆的能力限制。

  这些影响因素和认知局限提醒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作出一个次优决策。

  12.决策过程中启发式的运用?

  ⑴在获得和运用线索中的启发式。在这一阶段通常出现的简单启发式或偏见有:

  ①注意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线索上。人们只能用一些相对较少的线索,去形成一个外部世界或系统的图像。

  ②首因线索。人们在一段时间里接受线索进行决策时,通常在运用这些信息时会有一些倾向或偏见。

  ③对后来线索的不注意。

  ④线索的显著性。

  ⑤对不可信线索赋予过高权重。

  ⑵假设生成中的启发式。影响这个阶段的启发式和偏见有:

  ①数量有限的假设形成。

  ②可用性启发式。人们对于被认为是最近的或最常用的信息,是最容易提取的。

  ③典型性启发式。

  ④过分自信。

  ⑶假设评定和选择中的启发式。

  ①认知固着。一旦一个假设生成或被选择,人们就会用它来解释接下来的线索,但有时我们还是用先前的假设,这就是认知固着的过程。

  ②从众偏见。倾向于寻找一些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

  ⑷行动选择中的启发式和偏见。

  ①提取少数行动。

  ②行动可利用性的启发式。

  ③结果的可利用性。

  13.自然决策:是指“人们在现实条件下,运用他们的进行决策”。

  自然决策的特征:

  ①非结构性问题;

  ②不确定性的、动态的环境;

  ③信息充裕的环境,情景线索可以很快地改变;

  ④认知加工过程是一种迭代行为/反馈回路;

  ⑤多重变化和/或个体和组织目标的竞争;

  ⑥有时间限制或时间压力;

  ⑦高风险;

  ⑧在某种程度上有多人参与决策。

  14. SPK模型:描述了在任务操作过程中,人们可以使用的认知控制的三个水平。认知控制的三个水平是:基于技能的行为、基于规则的行为和基于知识的行为。

  如果人们对任务非常熟悉,他们将在基于技能的操作水平上加工这些信息,对知觉到的内容将是自动化的、无意识水平的加工。

  在这个阶段出现错误通常由两方面引起:

  ①注意方向错误

  ②过分关注该任务,而干扰了一个自动化的行为的结果。

  15.认知连续体理论:决策过程是一个从直觉到分析的认知连续体,加工可能就是在直觉和分析之间快速振荡的过程。

  16.情景意识:恩兹利将“情景意识”定义为“在一段时间和空间里的环境元素知觉,对它们含义的理解和在不久的将来对它们的状态的设计。

  她指出,SA有不同的水平,这是随认知的复杂性而变化的。水平1是对状态的觉知、归因、在环境中相应元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水平2是与个人对目标的理解相关的线索;水平3是对环境中的将来活动内容的设计。

  17.再认启动决策:专家只简单地再认一些线索模式和只提取一个单一的行动流程,然后去执行。这种决策过程西蒙看作是一种“直觉”。

  18.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决策时,人们根据自己的,会产生一个似是而非的选择;

  第二,如果决策者是专家,时间限制将不会削弱其操作,因为他们会采用快速的模式匹配,而这会抵消时间压力的限制;

  最后,有经验的决策者能“接受一个行动过程,而不用比较和对照一系列可能的行动过程”。

  19.根据潘宁顿和哈斯特的模型,决策包括三个活动:

  ①人们接受信息并建立一个因果脚本,以便解释这个信息

  ②产生一系列可能的行动

  ③启动一个匹配过程,去寻找一个最符合这个因果脚本的行动。

  这个模型最重视第一个活动,即建立一个因果解释,是决定行动选择的关键。

  20.自然决策模型中:自动化的基于技能加工、直觉性的基于规则的加工、分析性的基于知识的加工。

  第四节 决策辅助系统

  21.决策辅助包括:

  ①操作支持的重新设计

  ②培训

  ③决策辅助系统:

  决策表:通常都列举了一些可能的结果、概率和每项行动的效用。决策者输入期望概率和效价,通过计算每个选项的平均期望效价,得到一个较为理性的决策。

  决策树:在代表能够导致一系列的决定和可能结果时是非常有用的。

  专家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决策辅助系统。

  认知支持-更为成功的尝试是运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克服一些偏见。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英语(二)

英语(二)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思修(03706)

思修(037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