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公共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
A. 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 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
A. 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 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
C.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 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阶级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
A. 哲学观点 B. 道德规范 C. 国家政权 D. 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
A. 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 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
A. 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 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
C. 实践就是真理
D. 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 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
A. 社会的阶级关系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产品分配形式
D. 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
A. 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机械论
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 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 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 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 人们的主观努力
B. 进行思想斗争
C.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 社会实践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 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
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 )
A. 对抗性的
B. 非对抗性
C. 即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 基本上是对抗性的
16.真理的内容是( )
A. 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 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不以任何、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17.质和量的关系是( )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
C.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A.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9.相对真理是指( )
A.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 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
C.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 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的检验
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 )
A.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 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
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 唯心论的错误
B. 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C. 二元论的错误
D. 庸俗唯物论的错误
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 )
A. 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 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 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 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矛盾
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力之间的矛盾
24.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是( )
A.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
A. 矛盾 B. 普遍矛盾 C. 特殊矛盾 D. 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
26.事物的度是指( )
A. 事物的质变
B. 事物的量变
C.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 关节点或临界点
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 科学文化水平
D. 人们的生活水平
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 )
A. 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C. 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 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 )
A. 完全适合 B. 基本适合 C. 基本不适合 D. 完全不适合
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 )
A. 天赋的
B. 独立自生的
C. 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对物质的反映
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 )
A. 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 用的肯定
B. 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 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
D. 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
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 )
A. 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 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
C. 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 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
C. 只刮风,不下雨
D. 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
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运动变化的观点
B.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35.决定社会面貌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政治制度
B.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 阶级力量对比
D. 政党的成熟程度
36.国家是( )
A. 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B. 封建社会产生的
C.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 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37.意识是( )
A. 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 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C. 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 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 )
A. 绝对对立的
B. 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
C. 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 一致的
40.辩证的否定是指( )
A. 外力否定
B. 自我否定
C. 任意否定
D. 甲变乙,乙变甲
4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普遍联系的规律
42.真理和谬误是( )
A. 绝对对立的
B. 绝对同一的
C. 既对立又统一
D. 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
43.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就在于( )
A. 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C. 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它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44.坚信群众的观点,就是( )
A. 坚信群众意见的正确性,群众愿意怎么办就 怎么办
B. 坚信群众思想的觉悟性,不需要向群众作宣 传教育工作
C. 坚信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不需要救世主
D. 坚信群众运动天然合理
45.在劳动资料这个结构复杂的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
A. 能源和动力系统
B. 运输系统
C. 生产工具系统
D. 信息传递系统
二.双项选择题
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区分为( )( )
A. 复杂性部分质变
B. 非爆发式部分质变
C. 阶段性部分质变
D. 不完全部分质变
E. 局部性部分质变
2.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 )
A. 内容决定形式
B. 形式决定内容
C. 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E. 内容和形式相互决定
3.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形式是( )( )
A. 直线式发展
B. 循环式发展
C. 波浪式前进
D. 螺旋式上升
E. 跳跃式进行
4.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
A. 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存在的方面
B. 事物中所包含的量变方面
C. 事物中所包含的肯定其为自身而非别物的方 面
D. 事物中所包含的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E. 事物中所包含的决定其基本趋势的方面
5.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 )( )
A. 司法人员办案
B. 艺术家表演
C. 运动员训练
D. 农民喷洒农药
E. 医师诊病
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 )
A.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C. 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 肯定普遍联系的观点
E. 否定人的能动性的观点
7.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联系表现为( )( )
A.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B. 人类社会受自然规律所决定
C. 社会规律决定自然规律
D.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能脱离自然界
E. 人类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相同的
8.国家是( )( )
A. 调和阶级斗争的机构
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D. 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E. 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9.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 )
A. 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
B. 人们的自觉活动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C. 它无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实现
D. 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E. 它是不可认识和不可驾驭的
10.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 )
A. 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 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 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 )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E.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
A. 它是多样的
B. 它是唯一的
C. 它是绝对的
D. 它是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知识
E. 它是客观的
3.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 )
A. 本质的联系
B. 必然的联系
C. 内在的联系
D. 稳定的联系
E. 客观的联系
4.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
A.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是不可正确认识的
C. 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认识的基本路线是由精神到物质
E. 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5.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 )
A. 机械运动
B. 物理运动
C. 化学运动
D. 生物运动
E. 社会运动
四.简答题
1.简述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说明两种基本类型生产关系。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4.简述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目
1.论述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2.说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