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农村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社会群体最重要的表征是( )。
A.一定规模的人群 B.群体意识
C.共同行动的能力 D.交往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3.提出社会学一词的社会学家是( )。
A.斯宾塞 B.孔德 C.韦伯 D.迪尔凯姆
4.在农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
A.农业 B.副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5.在群体生活中,最普遍、最固定和最持久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 )。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游戏群体
6.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亲密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强
7.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8.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是( )。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姻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9.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0.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 )。
A.社会行为规范 B.政治条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1.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社会分化是指( )。
A.城乡分化 B.私有制出现 C.劳动分工 D.利益的分化
12.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全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3.社会保险是( )。
A.民间行为 B.社会行为 C.政府行为 D.个人行为
14.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失范行为的理论是( )。
A.失范理论 B.手段-目标论 C.标签论 D.亚文化群体论
15.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 选举权
二、多选题(每题3分,总计15分)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农村社会关系 C.农村社会结构
D.农村社会变迁 E.农村社会发展史
2.具体社会包括( )。
A.国家 B.地域社会 C.社会群体
D.太空 E.组织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 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4.分析农村居民时使用的重要指标包括( )。
A.职业 B.阶层 C.居住地 D.户口 E.居住时间
5.城乡关系表现为( )。
A. 城乡对立 B.城乡差别 C.城乡平等
D.城乡结合 E.城乡融合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总计10分)
1.文化
2.初级群体
3.农村社会组织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四、简答题(第1、2题10分,第3题5分,总计25分)
1.简述习俗的控制作用。
2.简述文化有什么特征和功能。
3.造成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总计20分)
1. 试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支持条件。
2.试述农村城镇化必然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B 2.C 3.A 4.A 5.A 6.A 7.C 8.A 9.B 10.A 11.C 12.A 13.C 14.D 15.C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
1.ABCE 2.ACDE 3.ABCDE 4.ACE 5.ABE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总计10分)
1.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
2.它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其成员交往频率高,相互关系具有“直接性”,群体中具有较多感情色彩,具体形式有家庭、邻里和娱乐群体等。
3.是农村居民有计划地组合起来,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社会群体。
4.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5.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四、简答题(第1、2题10分,第3题5分,总计25分)
1、简述习俗的控制作用。
答:习俗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作用也相当广泛。无论什么人,从小到老,随时随地,一举一动,莫不受到它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它。习俗的作用有大有小,小到调整每个人的穿衣戴帽,大到调动成千上万人一致行动。
农村村落生活的长期稳定性形成了大量习俗,它们的社会控制作用表现为: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之互相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忧郁文化的传递作用,每个人在少年儿童社会化时期就已经学到了许多习俗规范,有些习俗已经内化为人们的习惯性行为,或者成了人们评价社会行为的标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任何一种习俗都是特定的社会产物,当这种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时,与此相适应的风俗习惯就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简述文化有什么特征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主要知识点:文化是由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来的,它在群体生活和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1)行为导向。(2)社会整合。(3)维持秩序。(4)社会传续。
3. 造成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是什么?
答:(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乡镇企业发展是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
(2)城镇化速度加快促进了农村社会流动;
(3)市场因素正逐步扩大,权利因素逐渐减弱是农村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4)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诱导农民社会流动。
五、论述题(每题10分,总计20分)
1. 试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支持条件。
参考答案
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支持条件(主要知识点)
(1) 积极的农村政策。
(2) 减少农民,逐渐取消户籍制。
(3) 农村居民的艰苦奋斗。
每一点再详细分析叙述。
2. 试述农村城镇化必然性。
答:农村城镇化作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根源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地说:
(1)工商服务业比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再具体叙述一下)
(2)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再具体叙述一下)
(3)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着农村居民,促进农村城镇化。(在具体叙述一下)
上述分析表明,农村城镇化不仅是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而且还有客观必然性,因而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过程。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2019年自考《农村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