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人机工程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2019-07-29 编辑整理:甘肃省自考网 【字体:

一、填空题(30分)

1.人机工程学的英文名称是:________ 。

2.作业场所的光照形式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而天然采光有可以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种;人工采光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种。

3.人的感觉通道种类不同,感受刺激的反应速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感觉通道是________ ,最慢的是_______。

4.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基准轴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5.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点光源至少安放在水平视线________ 度以上,________ 度以上更好。24%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 度的水银灯已经感到舒适,90%的人对于安装在水平视线以上________ 度的水银灯感到舒适

6.在人体测量数据统计中的第5百分位指的是________ 位置的统计数字。

7.人的行为习性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识途性。

8.图形建立的一般规则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封闭因素。

二、简答题

1.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2.在设计室内空间的灯具安装位置时,有空腔和空腔率的概念。请简述空腔的种类及各类所包含的范围。

3.简述舒适性的类型,并解释。

4.使图形稳定、清楚的条件有哪些?

5.什么是旷奥度?

三、论述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并举图例说明。

2.论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两个基本观点,并加以说明。

3.作业场所布置总则是什么?分条论述。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Ergonomics。

2、侧面采光、上部采光、综合采光 、一般照明 、局部照明 、混合照明

3、听觉/触觉、痛觉

4、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垂直轴、纵轴、横轴

5、25、45、21、33

6、5%

7、左侧通行、抄近路、左转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

8、接近因素、渐变因素、方向因素、类似因素、对称因素

二 简答题

1.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2.空腔类型:顶棚空腔、房间空腔、地板空腔。

顶棚空腔:天花板到灯具下母线之间的空间范围;

房间空腔:灯具下母线到操作面之间的空间范围;

地板空腔:操作面到地板之间的空间范围。

3.类型:行为舒适性、知觉舒适性。

4.(1)面积小的部分比大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2)同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比差别小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3)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4)含有暖色色相的部分比冷色色相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5)向垂直、水平方向扩展的部分比向斜向扩展的容易形成图形;

(6)对称的部分比带有非对称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7)具有幅宽相等的部分比幅宽不等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8)与下边相联系的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9)与活动着的部分比静止的部分容易形成图形。

5.空间的旷奥度:空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旷:开放性。

奥:封闭性。

三 论述题

1.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

2.(1) 一个完全独立的新整体,其特征和性质都无法从原构成中找到。

(2) 在大小、方向、位置等构成改变的情况下,也仍然存在或不变。

3.(1) 重要性原则;(2) 使用频率原则;(3) 功能原则;(4) 使用顺序原则.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英语(二)

英语(二)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思修(03706)

思修(037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