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二章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甘肃省自考网 【字体:
 第二章 语音

  一、知识:

  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4、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5、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6、音波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音色。

  7、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肺部和气管是发音时气流的动力器官;声带是发音时振动气流的主要器官;口腔和鼻腔是发音时气流的共鸣器官。

  8、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9、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就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10、对音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

  11、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12、在一种语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13、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符号的是《汉语拼音方案》。

  14、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表音细致,音标数很多,是研究各种语音的工具。

  15、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多数不振动声带,发音不响亮,气流受到阻碍的音素是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时要振动声带,发音响亮,气流不受任何阻碍的音素是元音。

  16、一个音节开头部分的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普通话的声母中,辅音声母有21个,还有一种是零声母,即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

  17、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普通话语音共有39个韵母。

  18、我国音韵学对韵母有传统的分类,即按韵母不同的韵头分类,叫做四呼。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9、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声调的高低升降主要决定于音高。由于声带的松紧形成了音高的变化。

  20、声调的种类叫调类。一种调类的实际发音,也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叫调值。一种方言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就有几种调类,调类的多少是根据调值的种类归并的。

  21、普通话有四种调类、四种调值。四种调值是根据它们的实际读音采用五度标记法得出的。四种调类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22、上声字在词语中实际发音往往不是完整的214调值。

  1)上+阴平、上+阳平、上+去——上声字的调值是211.

  2)上+上——实际读法是35+214.3)上+上/+上——实际读音是35+35/+214.如“小组/长”;上/+上+上——实际读音214/+35+214.如“小/老虎”。

  23、现代汉语的声调是从中古语音的声调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古入声字已经分别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里去。

  24、汉语一个音节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25、普通话中常用音节有14个,次常用音节有33 个,又次常用音节62个。

  26、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叫做音变。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一、不”的变读、形容词重叠后的变读、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读、上去声的变调等。

  27、在说话时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这种读音变化叫做轻声。普通话的四声都可以变读轻声,轻声不是四声以外的第五种调类。《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凡轻声音节一律不标调号。

  28、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区别词性。

  29、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它们是紧密结合的一个音节。如“小孩儿xiǎoháir”中“孩”和er结合成一个音节,三个字,只有两个音节。

  30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确定词性。

  31、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读音。1985年12月发表修订后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凡有异读的词语一律以

[1]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英语(二)

英语(二)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思修(03706)

思修(037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