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治疗”串讲笔记(4-6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 疗方法。它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后称为“来访者为中心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里治疗理论的 “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
以人为中心疗法最主要的特点:
以人为中心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治疗关系,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心里治疗的基本条件。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
⑴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治疗”。
⑵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出版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⑶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这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我的人”。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越是接近自己的,信任自己的,并由自己的内心来评估以及乐于接受自己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⑷ 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罗杰斯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改变为“以人为中心取向”。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⑴ 人性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 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 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是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有机体的评价 标准是自我实现倾向。凡是符合于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 回避和拒绝。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不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他随个体当时的需要状态而不同。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的协调配合,使人不断 迈向自我实现。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⑵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⑶ 价值的条件化
价值条件化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得到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将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观念的一部分。
心理失调的实质:
自我概念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
个体的经验与自我观念之间存在着三种情况:
⑴ 符合个体的需要,被个体直接体验、知觉到,被纳入到自我概念之中。
⑵ 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
⑶ 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于解决自我概念和体验的矛盾。
心理治疗的实质: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
[1]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北大“心理治疗”串讲笔记(4-6章)》的文章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