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六
★★简答-研究认知地图的方法。★★
⑴画草图:运用一系列问题请某一环境中的个体勾画出来他头脑中对这一环境的表象。最主要的方法是让被试画出其城市大的草图,即在纸上画出他们看这个城市的表象。
⑵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再认一个人心理贮存的环境图像。如对一个居住点的偏爱,来评定或排列分级。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在图上标出一些阴影,这些阴影区域代表主观性质,像吸引性或熟悉性的集体评定。
⑶再认任务:林奇在研究中,除了画草图,还请被试报告,他们是否能找出在一些不熟悉地方的图片中所插入的一些标志的图片。米尔格瑞姆及其同事重新作用了这种方法,因这它避免了由于人们绘画能力不同造成的问题。
⑷距离估计并建造统计意义上的地图:不用画草图,而是通过让被试简单地估计一个环境中两个地点间的距离。尽管这种方法避免了其他方法的一些问题(如绘画能力的差异),但它本身也有不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从A到B距离的估计,不一定与他对从B到A距离的估计一样。
认知地图的一些共同成分,即用来描述和分析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
(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
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象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
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等;
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
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处就可以看到。如在一个城镇中有特色的建筑。标志在城市规划中常是非常受重视的,因为他们可作为城市的象征,如以博雅塔作为北大标志)
★★简答—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
对熟悉的环境,人们通常会有相当正确的认知地图,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有时会出一些人意识不到的错误:
认知地图中有时会丢失一些环境表征或表征的不完整的现象,这种错误被称为简单化。另一类常见的错误是失真,即地理特征、方位以及距离上的不正确表征。如当要求画认知地图时,人们常把最熟悉的地方放大,并放在地图的中心。在对距离进行估计时,如果从A到B之间是由一条直线连接的,人们估计的距离,要比中间有几个交叉路口要短些。还有距离歪曲的现象是,购物者偏爱朝进城方向的商场走。
除了减少、丢失某些成分,还会出现添加的错误,即增加了环境中实际没有的成分。如路两旁并没有树,确画了两排树。
T/简答-简述认知地图的影响因素。
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个体的社会阶层及一些个体差异特征都会影响认知地图的特点。
1、环境熟悉程度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对环境越熟悉,认知地图就越完善,越清晰,细节越多,也越接近自然。
2、社会阶层对认知地图的影响,表现在中产阶级或高阶层的个体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知地图较正确。
3、在个体差异的各因素中,认知地图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通常认为在总体上男性的视空技能优于女性;在认知地图所包含的成分的数量上,表现出女性的认知地图中路径较男性的少,标志则更多。
★★简答-认知地图是如何获得的?★★
对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获得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另一是个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何获得其认知地图。
⑴个体认知地图的发生过程。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测查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识,结果发现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们的答案总是表现出认为别人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山与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是一种“自我中心参照系统”,他们不能区分自己所看到的和别人所看到的环境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探索的增加,儿童逐渐具有了“部分协调参照系统”和“操作协调和等级整合的参照系统”。7岁左右开始具有了与成人差不多的认知地图。空间环境的表征需要4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注意并记住路标;构建路标之间的路径;对一些路标和路径形成组块、群集;这些组块、群集再与其它特征一起整合进总体认知地图的框架中。
⑵成年新的认知地图的获得。
对于成年个体,到了一个新环境,也会逐渐建立发展出认知地图。
这个过程与儿童对环境发展出认知地图的阶段基本一致。不同在于成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会利用出版的地图,帮助自己对环境探索,从而有助于很快建立起这一环境的认知地图。按照信息获得途径的不同,认知地图通常包含两类成分:一类是初级信息,即通过直接经难获得的信息;另一类是二级空间信息,即通过地图和从其它关于环境的描述中获得的。
(3)认知地图的记忆。
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代表了它对其环境的理解。物理环境的某些特征可能使其知觉得更为重要或更加突出,于是也就更可能在记忆中储存。“易辨认性”反映了环境易于学习和记忆的程度。这种“易辨认性”还会影响我们对这一环境的情绪反应,如喜欢或不喜欢。
关于记忆的结构,当人们想记往复杂信息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一个个小的“组块”。总之,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贮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其结构是层次记忆网络。
★认知地图是如何表征的/认知地图是如何记忆的?
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代表了它对其环境的理解。物理环境的某些特征可能使其知觉得更为重要或更加突出,于是也就更可能在记忆中储存。“易辨认性”反映了环境易于学习和记忆的程度。这种“易辨认性”还会影响我们对这一环境的情绪反应,如喜欢或不喜欢。
关于记忆的结构,当人们想记往复杂信息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一个个小的“组块”。总之,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贮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其结构是层次记忆网络。认知地图并非外部的物理事物,而是存于头脑中的。对于认知地图的表征,我们可以从心理表征的确切形式和记忆、提取过程的组织和结构上来讨论。
关于表征的形式,学者认为,对空间知觉的表征形式,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环境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图片”,即模拟的表征,就象环境的一些幻灯片储存在我们的脑中一样。(TX)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我们的脑中储存的是整个基于意义的命题和陈述。环境中的成分用一些概念来代表,每个概念与其它的概念由可检测的联系联结在一起。关于记忆的结构,当人们想记住复杂信息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一个个小的“组块”。这些组块或群集也许以某种序列的方式储存在脑中,在提取环境的言语表述信息时是基于等级记忆网络的。
总之,认知地图在脑中记忆的表征形式有两种,一是类似于外界环境的心理图像或意象;另一是命题式的,是基于数据意义基础上的贮存,表征为几个概念的表述。(TX)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六》的文章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甘肃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甘肃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
以及各类学习微信公众号
- 热点文章
-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