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5)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甘肃省自考网 【字体:
  第五节 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

  一、基本概念

  1,符号;2,信号;3,语言符号(包括特性);4,非语言符号(包括种类);5,编码;6,译码,7,可读性;8,抽绎

  二、重点题

  1,符号的编码与译码。

  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要发送和接受信息,就得分别进行编码与译码(解码)。也就是说,符号的传递包括编码与译码两个环节。

  2,符号编码与译码的中间性反应。

  符号编码与译码中间性反应是指传播过程中,当接受者接收到符号之后,懂得这些符号,并把它们还原为讯息时所产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处于译码与重新编码过程之间,从而具有“解释者”的功能。

  作为中间性反应,一方面要解释还原以后的讯息的意义,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决定如何按照接受者的意愿重新进行编码。

  “解释者的功能”对于传播者与接受者同样重要。

  3,可读性对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要求。

  报纸提高可读性:(1)提倡写短句;(2)少用简化专业名词;(3)用语要具体,多用常用词;(4)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广播提高可读性:重视广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广播语言多用口语。

  电视提高可读性:以视觉感受为主,加强图像的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播形式。

  4,从语义性角度看,语言的特性。

  从语义学角度看,语言具有三个特性:(1)语言是静态的,客观实际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客观实际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译的。

  第八章 传播媒介与有关理论

  学习建议:本章是学习拉斯韦尔的五个W中的第三个W:通过甚么媒介。集中对传播媒介发展的过程,各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进行探讨。本章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本章的重点在于对麦克卢汉,英尼斯,梅罗维茨等三人的传播媒介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文字发明前

  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 文字发明与手抄传播

  印刷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

  本章知识脉络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与现状

  麦克卢汉,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第一节 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

  一、基本概念

  1,渠道;2,媒介;

  二、重点题

  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四阶段。

  口头语言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特征;

  口头传播阶段 口头语言有时空局限性;

  主要特点 此阶段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并行。

  文字记录及其载体同书写文字的人分离。

  手抄文字传播阶段

  主要特点 信息复制慢,不能大量复制,

  发展历史 机器可以大规模复制信息,使社会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传播阶段 使文字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之中。

  主要特点 信息流通的视觉通道受到重视。

  克服时空限制,传播距离扩大;

  1920年,美国KDKA广播电台,标志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子传播阶段 1936年,英国BBC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主要特点 50年代出现彩色电视,60年代出现卫星电视。

  第二节 各类大众传媒的特点和现状

  一、基本概念

  1,报刊;2,无线电;3,电视;

  二、重点题

  1,大众传媒的特点。

  媒介 传 播 长 处 传 播 弱 势

  报刊 1,信息容量大;2,保存信息力量强;3,受众选择主动性大。 1,时效性差;2,缺乏电视新闻的动感;3,要求读者有文化程度;

  

[1]   



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自考便捷服务

  • 微信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加入考生微信群
①学习交流、②考试提醒、③自考解答
④自考资料、⑤新闻通知、⑥备考指导


  • 视频课程
  • 真题下载
英语(二)

英语(二)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一)

内科护理学(一)

内科护理学(一)

思修(03706)

思修(037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